外資券商2001年喊出金磚四國名詞後,立即帶動一股全球對新興市場的投資熱,其中,擁有11億5千萬人口的印度,經濟成長動能一直為人所看好,只是這波金融海嘯,嚴重衝擊印度就業市場,政策搖擺加上恐怖攻擊頻繁,這2年,外資紛紛喊撤。這塊印度金磚,是不是金玉其外?
餐廳裡,台商魏先生點了杯拉茶,來印度3年,除了稍稍融入這裡的飲食習慣,怎麼和印度人相處做生意,從事機械工程業務的他,到現在還在努力適應。
印度人工作效率,除了常讓台商感到無力,政府政策說改就改,更使一些專接公共工程的包商,往往只有被動接受的無奈,許多當年和魏先生一樣,看好印度龐大內需市場的外資,歷經這波金融海嘯衝擊,開始重新檢視這塊金磚,到底還擦不擦的亮?
公共基礎建設落後、官僚體系作業繁瑣,印度製造業過去9年,引進的外資,只有270億美金、不及中國2/3,吸引外資優惠政策,不夠落實,也讓印度在世銀發布的09年、商業經營容易度排行榜,比去年再下滑2個席次,在全球181國中,排名122。
當局為禁止炒股,祭出的措施,光去年,就讓131億3500萬美金的外資,流出印度,外資奔逃,首當其衝就是境內的失業問題,擁有1700萬人口的印度第一大城、孟買,街頭隨處可見青年、壯年癱坐在地,即使政府去年來,連續推動2個經濟刺激方案,不過受歐美出口減緩衝擊,印度有1000萬名外銷人力,丟掉飯碗,主要客戶來自美國的資訊科技和金融業就業市場,前景更是堪慮
除了勞動人口過剩,種姓制度造成的貧、富落差,在印度各地,顯而易見,外商銀行新穎大樓向下望,緊鄰著一整片低矮的貧民窟,而在人民年平均所得1093美金的孟買,有1/3人口,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生活。
舊城改造,趕不及人口膨脹速度,加上境內頻繁的宗教武裝暴動,印度去年,就有2000人,死於恐怖活動,當各國投資客,依舊看好印度市場在金融海嘯中的後續潛力,家常便飯的恐怖攻擊,也成了這塊金磚大國發展背後、最大的隱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