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最新調查顯示,國內高中職生有躁鬱症傾向的比例約八%,多數是不須積極用藥的輕度患者。但若長期輕忽,症狀加劇甚至反覆發病機率將大增。醫師表示,一般人極易將躁鬱症與憂鬱症混淆,甚至把患者視為過度性青春期叛逆,以致延誤就醫。
台北三總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,現代環境多元複雜、壓力源又多,罹患躁鬱症等精神疾患的人口持續激增。以美國最新調查顯示,零到十九歲青少年躁鬱症就醫人次從八年前的每十萬人中廿五人,變成一○○三人,足足成長四十倍。
國內無大規模社區調查可供比較,僅知目前高中職學生有躁鬱症傾向的比例約八%,多數屬輕度,及早發現並治療是最關鍵的課題。
葉啟斌說,臨床上只要患者連續出現四到七天的破壞、口出穢言、衝動、濫交、邊緣性人格等躁症症狀,即可確診為躁鬱症患者。
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尚文也說,因躁鬱症患者可能會在鬱期至精神科求診,此時患者若未能完整交代病情,就可能被誤診為憂鬱症。而躁鬱症患者服用抗憂鬱藥物非但無助病情,還會引發狂躁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