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〕以色列、南韓兩個新興市場即將被MSCI升等為開發市場,可望引進大量資金活水,但佔新興市場比重相當高的台灣卻被摒除在外,是否影響台灣加入富時指數的已開發市場?對此,台灣證交所董事長吳榮義表示,台灣已經改進相當多的限制,但外資了解還不夠,未來將繼續的溝通。
吳 榮義指出,外資重視的是「觀感」,舉例來說,台灣在兩年前就取消外資來台買股,需先將錢存在台灣的限制,但很多外資卻不清楚,以為台灣還是很多限制,這需 要時間調整外界的觀感。他說,去年以來,證交所辦過多次海外法說會,向外資說明台灣近年的改革成果,雖然9月富時將決定台灣是否能加入已開發市場,即便機 會不大,未來一、兩個月,證交所還是會繼續努力,並且韓國是否加入MSCI已開發市場,也是一年後才決定,台灣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到時候跟韓國一同加入。
吳榮義說,外資對觀感非常重視,雖然證交所陸續對許多限制的交易制度作修正,但外資還是認為,「等你們做了再說吧」;此外,外資對台股鉅額交易時間延長、T+2日款券對付(DVP)未能同步還有意見,當然還有很多方面也要主管機關配合,證交所只能持續努力。
今年4月時英國富時集團行政總裁梅克皮斯(Mark Makepeace)來台時曾說:「台灣要躋身開發市場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。」他還說:「市場需要12到18個月去改變印象。」幾乎也等於說,台灣今年升等的機會幾乎是零。
由於目前追蹤富時指數系列的資金約有三兆美元,其中新興市場的部分僅佔七分之一左右,如果台灣能順利升等已開發市場,便可搶攻約2.8兆美元保守資金的公務員、退撫資金等大餅,即使權重不高,預估對台股也有數千億元新台幣的資金挹注。